李诚玉,那个活到了118岁的名字,若仅听其事,未免让人起一阵寒意。她出生在光绪十年,亦即1885年,籍贯湖南。这般岁月,清朝尚在,民国初建,世事更迭,历史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涌来,而她,竟能倚在岁月的岸边,静默伫立百年。她的生平,真真假假,扑朔迷离,我翻阅了无数资料,才得知她一生大半时光都在武当山度过,直到2003年才安然辞世。若是这样算来,李诚玉,确实活了一个世纪有余。
记得在1996年,那时中央电视台曾特地前往武当山拍摄纪录片,邀请她亲自演示道家功法。剧组的导演问她:“山上的直升机,你看见了吗?”李诚玉,年事已高,耳朵也渐渐有些背了。她凑近,轻声答道:“我只见过会丢炸弹的飞机。”她那话,乍听之下,带着些许调侃,却也令人感慨万千。她出生的年代,哪有今日这种直升机飞来飞去的景象?她见的,皆是空袭时代,战火纷飞时的钢铁猛兽。她的世界,永远凝结在那个动荡的岁月,飞机的名字,原本是空中战士,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交通工具。
李诚玉长寿的秘诀,究竟何在?首先,修道之人讲求的是心境的平静。她的日常,就是坐在那儿打盹,进入一种近似冥想的状态。道家修行的要义,在于放下纷扰,让心灵如水般澄澈。她每天清晨都练太极,虽然如今许多老人也会打太极作为健身之道,但那可是从道士们那里传下来的真传。除此之外,她每日还会甩一根木杖,那是师父传授给她的武器。早晚,她都会活动牙齿,梳理头发,甚至转动眼珠,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都对她的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
展开剩余72%她的饮食,也极为讲究。道教戒荤,清心寡欲,每餐不过是青菜豆腐,简单朴素。武当山的环境偏僻,物资匮乏,久而久之,她也养成了少吃饭的习惯。你看现代年轻人,吃得丰盛,暴饮暴食,胃病成群。李诚玉那辈人倒好,少吃饭,身体却没有这些烦恼。她的健康,来自于自律与简朴,而非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或营养补充。
拍摄纪录片时,剧组租了一架小型直升机,准备在山中取景。山中没有停机坪,只能将飞机停在玉虚宫的大院里。李诚玉被请去演示,然而她的眼睛早已模糊,看不清飞机的样子。她回忆起年轻时的轰炸机,似乎整个时代的印象,都锁定在了那一刻,无法释怀。
她练功时所用的木杖,似乎与现代的直升机旋翼没有太多关联,但我想,这倒不如说是两种文化和时代的象征。道家讲究物极必反,打坐能使心静,甩动木杖能够活络筋骨。她活了这么多年,或许这些方法确实管用。
然而,当剧组问她对于现代社会的看法时,她简洁的回答道:“飞机变温和了,过去是用来打仗的。”这一番话,令人莞尔一笑,却也无不透露着时代的沧桑与变迁。对比之下,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知道飞机可以旅游、送货,但她眼中的飞机,承载的是战争与生死。
随着李诚玉的故事在网络上流传开来,不乏有人质疑她的长寿是否仅仅是幸运,或是她的修炼确实有道理。有人说她的长寿是道教养生的证明,也有人觉得她不过是碰巧活得久罢了。翻开武当山的历史档案,李诚玉确实在此住了一辈子。寺庙里还保存着她年轻时的老照片,照片中的她,穿着道袍,站在庙门前,那时的她,与现今庙里的道士无异。
她留下的养生秘诀简明扼要:少胡思乱想,少吃,多活动。如今网络上保健品层出不穷,然而李诚玉的养生之道,竟如此简单,连现代人都不禁感叹,这些似乎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智慧。但现代人,生活压力重,想要清心寡欲,何其难!整日被手机牵绊,哪有那份心境去打坐冥思?
纪录片播出后,李诚玉的年龄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但不论怎样,她所用的木杖依旧被留在了博物馆里,成了“长寿法器”的象征。时光流转,武当山依旧如旧,香火旺盛时,游客如织,冷清时,只有道士们在庙院中走动。而李诚玉,已然走入了历史,留下了她那与木杖相伴的岁月。
有些人说她长寿全是碰运气,但她自己却常说,活到百年,就是顺其自然,不与命运较劲。如今,我们这一代人,依旧在为忙碌的生活奔波,早已忘记了她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。
最后,我想说,李诚玉的故事告诉我们,不是每一条通往长寿的道路都充满复杂的公式。也许,真正的养生,就是心无旁骛,少些欲望,给自己一点宁静和自在。在这快节奏的时代,愿我们都能从李诚玉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启发,活得更简单些,活得更长久些。
发布于:山西省配查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